稿件格式要求
字数要求:正文字数在4000~10000字。
行文次序:中文(标题,作者姓名,作者单位,作者单位所在省份、城市名和邮政编码,摘要,关键词,中图分类号,文献标识码);英文(标题,作者姓名,作者单位,作者单位所在城市名和邮政编码,国家名,摘要,关键词)。中英文关键词及其顺序应该对应。正文;参考文献;作者简介。
标题(中文):标题应简明、具体、确切,概括文章的要旨,符合编制题录、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。中文标题一般最长不要超过20个字,尽量不加副标题。避免使用非正规的缩略语、字符、代号以及结构式和公式。文章有基金、项目资助的,以脚注的形式标出。
作者署名:文章的作者署名在标题之后。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姓前名后,中间为空格,姓氏全大写,复姓应连写;名字的首字母大写,双名连写,姓氏与名均不缩写,作者名之间用逗号连接。 例如:WANG Xilian(王锡联),ZHUGE Hua(诸葛华)。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。多位作者属于不同单位的,在作者名右上角加上角编号,以标注其工作于后文的哪些工作单位。例如:王锡联1,2,诸葛华2;WANG Xilian1,2,ZHUGE Hua2。
作者单位:包括单位全称、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,整个数据项用圆括号“()”括起;英文单位名称与城市名之间应以逗号“,”分隔。作者工作单位需直接排印在作者姓名之下。作者工作单位的英文还应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之后加列国名,其间以逗号“,”分隔。多位作者属于不同单位的,在作者名右上角加上角编号,在单位一项中顺序列出具体单位名称、地址、邮编等。例如: (1.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力学系,安徽 合肥 230001;2.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 100876); 1. Institute of Nuclear Energy Technology, Tsinghua University, Hefei 230001,China 2. BUPT, Beijing 100876, China。作者单位应采用其公开正式名称,准确完整,而不要随便用简称。如中国联通,其完整名称应为“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”。
摘 要: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,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,简明、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。其要素一般包括:①目的——需要解决的问题,研究、研制、调查等的前提、目的和任务,所涉及的主要范围;②方法——研究的特色,所用的原理、理论、条件、对象、材料、工艺、结构、手段、装备、程序等;③结果——实验的、研究的结果,数据(不必太过详细列举),被确定的关系,观察结果,得到的效果,性能等;④结论——结果的分析、研究、比较、评价、应用,提出的问题,今后的课题,假设,启发,建议,预测等;⑤其他——不属于研究、研制、调查的主要目的,但就其见识和情报价值而言也是重要的信息。
编写摘要时不得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,要排除在本学科领域中已成常识的内容,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。应采用“对……进行了研究”、“报告了……现状”、“进行了……调查”等记述方法,不使用“本文”、“作者”等作为主语。编写英文摘要采用一般现在时态即可,关键词汇要与标题、关键词中出现的保持一致。摘要一般200字左右,应力求简洁。
关 键 词:关键词列于摘要之后,为文章中涉及的核心词语、关键性的名词,一般为3~8个。中文关键词中不要出现只包含英文的内容,必要时需要添加“技术”“算法”等后缀。
基金项目:对于研究性文章,如果得到国家、部委、社会性基金的支持,应在文章下面标出基金名称、项目标号,以体现研究的出处和价值。放置于文章首页的下方、作者简介之上,在后面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。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,其间以分号隔开。例如:基金项目: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(No.59637050);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基金项目(No.2012ZX01045003)
正 文:
(1)中文字体采用宋体,西文字体采用Times New Roman,涉及的单位使用国际标准代号。小数点前后按照3位一个间隔的方式表示,如1 000.001 002。量与单位之间有一个间隔,如:3 km。
(2)所有外文变量(包括上下角标)用斜体,矢量、矩阵变量用黑斜体。变量宜使用单字母加角标形式,不宜采用多字母排列形式(以与多变量相乘的情况相区分)。单位和常量用正体。正文当中的变量表述不用公式编辑器生成。
(3)英文缩写词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时,应给出其中文名称和英文全称,如:DSL(Digital Subscriber Line,数字用户线),并且在全文中应保持一致。
图、表、公式:
(1)在正文中以文字引出相应的图/表/公式,图/表/公式放置在相应引出文字的段落后,在前文中必须有明确提及。图/表/公式中字样需清晰可识。图/表应有图/表号、图/表名,公式一般应有序号,编号全文统一排序,不区分章节。正文内容应与图/表/公式相对应、一致。图/表/公式中中文字体采用宋体,西文字体采用Times New Roman。
(2)不同的图应是独立的图片文档,标明图号。彩图不必自行转灰度,但正文中要避免涉及有关色彩的论述。不同粗细和形式的线条能够清楚表示。以Visio绘制的图片,线条统一为0.5磅,箭头设置为最小,图中尽量不再插入位图,布线要绝对平直、对齐,力求紧凑,交叉处采用弧形跨线,不用圆点。图中文字应统一,字号小于正文,对图中内容的注释文字应便于编辑、调整,不宜与图片融合。图片若为扫描图片,应采用无压缩、高分辨率的原图,分辨率以至少600像素/英寸为宜。对于坐标图,纵坐标和横坐标的名称和单位必须标出,且名称与单位之间以“/”间隔,不采用括号形式。一个图包含多个分图的,用(a)、(b)、(c)等标示,且需给出总图名和分图名。
(3)表尽量采用三线表形式(无竖线、斜线),不使用图片格式。 表中数据单位一致时,表格中数据不带单位,而将单位统一注于表外右上方。
(4)所有的公式用MathType公式编辑器生成。公式字号采用10.5 pt大小;矢量、矩阵必须设置黑体加斜体,其他用默认设置即可。
参考文献:
(1)参考文献排在正文之后,在正文中须全部引出,按照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,文后参考文献的排列顺序须与其一致,避免漏号、跳号。同一文献标引不止一次的,每次须附注具体页码。摘要、结束语或原创性较高的内容上不要标引。
(2)参考文献应规范,优先以期刊文章为宜,也可引用会议录、论文集、图书、网上资料等,但要确保必要信息的齐全。原参考文献为中文的,请给出英文对照翻译,尽量以原文自带英文标题为准。 参考文献中的标点符号一律使用英文格式。
例如:李强, 王宏, 王乐春. 基于P2P的分布式网络管理模型研究[J]. 计算机工程, 2006, 32(13):11-22.
LI Qiang, WANG Hong, WANG Lechun. Research of P2P based distributed network management[J]. Computer Engineering, 2006, 32(13):11-22.
(3)每篇文献保留三位作者,其余省略,中文省略形式以“等”表示,英文省略形式以“et al”表示。凡以外文表示的作者名字,姓氏全字母大写,放在前面,名字在后(中文人名和日、韩等国可以写成汉字的人名尽量写全名,非汉字人名只保留首字母)。
(4)期刊文章的格式为:作者名. 文章名[J]. 杂志名, 年, 卷(期):页码范围。(页码起止范围不考虑跳页情况)
(5)会议录的格式为:作者名. 文章名[C]//会议名(或会议录标题), 会议时间(月,日,年), 会议地点(城市,国家). 出版社所在城市:出版社名, 会议年:页码范围.(所在城市和出版社名必须齐全,确实无法考证的,写作[出版地不详]:[出版者不详]/[S.l.]:[s.n.],不能空缺。页码以1开始的,需详细核对是否为其在文献当中的真实页码,若仅为本篇文章的页码,须另外给出本篇文章在全文献当中的文章编号。
(6)尽量不使用草案、建议、标准等格式作为参考文献,如要使用,标准或建议的组织、名称、编号、发布的时间、出版单位(所在城市)必须齐全。
(7)书籍的格式为:作者. 书名[M]. (版次,译者). 出版地:出版社名, 年份.
(8)电子文献的格式为:作者. 文献名[EB/OL]. (更新日期)[引用日期]. 出处.
(9)学位论文的格式为:作者. 论文名[D]. 学校所在城市:学校名, 年份.
作者简介:每篇文章都要有作者简介,放在文章首页下方,默认只放第一作者,需要另外指定通讯作者的可再添加。作者简介的必要信息包括:姓名(出生年—),性别,(少数民族可标出民族)籍贯,学位,职称,主研方向。